温庭筠和鱼玄机:第八章
2019-06-03 14:35:0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八章 科场舞弊

“你呢?先生这几年不知如何过来的?”幼微也关切地问道。

“一言难尽,一言难尽啊!”望着窗外柳枝飞絮,温庭筠神色愈发凝重。

“那年我听众举子言传,说先生科考救场,端的是侠义满怀。当时听了传言,心中一紧,为先生安危焦虑哟!”幼微梨花带雨也入情。

“考场救人,这事属实。” 温庭筠爽快答道。

“这考场黑暗,由来已久。文宗开成年间,我入京应试,因杨贤妃谗害庄恪太子,太子突然死亡,我与太子交谊过密,已被不明不白地卷入这起权斗。步入科场,我就知不能及第,没受灾祸已算万幸,哪能指望高中进士。宣宗时,他尤喜《菩萨蛮》,对我且有好感。哪知宰相令孤大人想剽窃我词,被我泄露而传开,他恼羞成怒,科考常科卷不糊名,他在其间命人做了手脚,让我再次落第。尔后,我应试,有官场中人告知我高中无望,我一气之下,心想自己不能及第中榜,干脆不如科场救人。”

“先生那次应试考的是诗赋?”幼微问

“是的。”温庭筠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:“我朝自开元二十四年至贞元十五年,以试诗赋取代试杂文。‘文词’取士的标准占据上风。所谓科考,萌芽于隋代,我朝武德四年开科取士。前朝设六科:进士、明经、秀才、明法、明书、明算。六科中前三科属选拔通用文官人员的科目;后三科是选拔从事某一专门事务人员的科目。考取后并不立即上任为官,还需考察或荐举选任。以后因发展所需,又增设武举科、医药科、童子科;明经科中又派生出礼科、史科等。其中进士科最为兴盛。” 温庭筠接着说:“由于前期科考的主考官位阶较低,发生了‘二李事件’后,朝廷便提升了主考官的品级官阶。”

“哦!何谓‘二李事件’?”幼微又问。

“所谓‘二李事件’,乃是当时主考官李昂是一位气性急躁且性格刚烈的官员。为了改变举子‘饰名求称,摇荡主司,谈毁失实’的弊病,他明令举子不得请托求名。而当时请托之风盛行,有请托关系之举子都有来路或背景,举子李权拜后门拉关系请托受阻,便破罐破摔,报复李昂。他对李昂的言词断章取义且加以引申附会,攻击李昂有‘大不敬’之词,四处传播,闹得沸沸扬扬。在舆论压力下,李昂改弊锐气全消。鉴于主考官的品级较低,而科举中进士科的地位与作用日渐上升,社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主考官低质浅,难以威服举子。在这大行请托之风的情势下,主考的吏部员外郎更容易成为落第举子抵毁的对象。科举的日益重要,使这种不把主考官放在眼里的情形不能再放任下去了。因此,‘二李事件’后,我朝科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:其一,将原来贡举常科的职权由吏部转入礼部;其二,由礼部侍郎(礼部副长官)主持科考,比原来的吏部主考官吏部员外郎品级高出许多,提升了主考官的品级。”

温庭筠回忆说:“应试的考场设在尚书省,因考试时间长,故有‘赐食’和‘留宿’的优待。考试时间一般不限,可以从早到晚,甚至通宵达旦。允许夜幕后继烛续试。一般以三条蜡烛燃尽为止,三烛燃尽,则应交卷。”

幼微听得入神,此刻她接过话题:“对此坊间有‘三条烛尽,烧残举子之心;八韵赋成,笑破侍郎之口’的谣谚呢。”

说到此处,触动了温庭筠心性,他扬眉昂头说道:“我应试,从来不会动用三条蜡烛。所谓‘八韵赋成’,我双手八叉即成‘八韵’。曹植七步诗成,我八韵赋成。就应试答卷,没有人比我更快。可科场黑暗,竟没有我一席之地啊!”

“是啊!”幼微不无同情地应道。

旋即,她又眨眨睫毛,嗔笑了一下说:“可不,外界称先生‘温八叉’啰!”幼微说出这话感到有些不够礼数,她又吐了吐舌头。

幼微接着说:“我听说武后在时,幸臣张易之、张昌宗之弟张昌仪,早朝途中受选人薛某贿金,便授意天官吏部侍郎张锡,不料张锡失状,只好按张昌仪的意思‘但姓薛者既与之’,造成那年薛姓六十余人悉数获职。”

温庭筠更是气愤,说:“我朝科场舞弊由来已久。那一次我知考试入第无望,当时考场舞弊多矣,不是冒名顶替,便是假临座之手。这些舞弊已是众人熟知之事。我想:与其自己不中,不如考场救人。当时我激愤至极,左右开弓救了八位考生。”

“据说为此,在一次科考中,主考沈大人给你单独配坐?”幼微问。

“是的。主考大人召帘前独试,我不服,为此与他理论,外界却诬我搅扰场屋,好心人明事理,送我绰号‘救数人’。你听说的大闹科场就是这一次。”

“哦!先生端的是侠肝义胆啊!”幼微深受感动,且为温庭筠鸣不平。

“不过,这也可能涉及自身安危,先生今后还是要谨慎为妥哟!”幼微不无忧虑地小声说道,言语中充满关切之情。

长安咸宜观,靠近东市,这大市场附近的道观闹中取静,别有洞天。这里环境幽雅,粉色之墙在绿叶遮荫下,显有几分神秘。

脱下艳妆,换上道袍,幼微多了一重身份,她如今已是道姑女冠。

一位内心横遭创痛、心绪不能平静的女人如何适应这静逸的道观生活?

其实,大唐王朝的社会开放程度是过往各朝无法比拟的。科举制度的繁盛,文化诗书教育的普及,特别是武则天长达三十多年的女权专制,对父系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,使女性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,女性获得了空前的个性表露和张扬。中唐时期,佛道两家的兴盛,为女子开启了一扇精神世界的方便之门,道教的盛行使女子入道成为时尚。在道观内,女子并非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。女冠们受各方供养,衣食无忧。她们在道观煮茶品茗,读书绘画,抚琴弹唱。由于置身方外,甚至比闺阁女子更加自由。女冠们既可在道观内与男性访客煎茶对饮,诗赋相酬。亦可到郊外与文人墨客酌酒赏花,推杯把盏。

幼微入道观,有别样的痛楚,是刻骨铭心的情殇所致。

罗裙改青衣,幼微依然美丽。她做了女道士,道袍掩不住丽姿本色。观主看了看她说:“我们道观装不下你的美丽!”幼微的眼里闪烁着情爱的底色晶莹。

观主见她眼波带水,对着她说:你放不下春心。

幼微低头皱眉道:高堂春睡觉,暮雨正霏霏。

观主怜爱她:你抬起头来正视生活,不可沉缅过去。

幼微缓缓抬起头,美目蕴含聪慧。

观主:青衣红颜,你藏着掩着什么玄机?

幼微献诗:何处同仙侣,青衣独在家。

暖炉留煮药,邻院为煎茶。

画壁灯火暗,幡竿日影斜。

殷勤重回首,墙外数枝花。

观主:你诗意渐趋平和,但情已入骨髓。

幼微:殷勤回首墙外花,我忘不了哦。炼师!

观主:由痛生恨是你的玄机,你姓鱼,女冠名玄机,亦可称鱼玄机。

幼微叹了一声:治情病,诗作是玄机!

温庭筠知她疼她,时常到道观来看她。幼微与他对饮品茗,幼微煎茶若煮药,温庭筠饮茶如吃药。情诗艳词是温庭筠的强项,此刻这位花间词作的大家却一本正经,难道他这位风月场的老手还不知治愈痴心病的药方就是春药?只有让痴心女移情别恋才是最好的解脱。或许温庭筠太熟悉幼微了,反而难以放下先生架子萌动情思,一时,他写不出艳情诗来。

抚琴自慰,红颜知己的女道士琢磨着《愁思》:

落叶纷纷暮雨和,朱丝独抚自清歌。

放情休恨无心郎,养性空抛苦海波。

长者车音门外有,道家书卷枕前多。

布衣终作云霄客,绿水青山时一过。

幼微这诗似乎是为温庭筠而作,单相思赠无心郎,说明坊间传言她与温庭筠的艳遇交媾不实,起码彼时双方的关系还仅仅只是诗词的写意。其实幼微的诗写得好,在于她的真情,可却被人们误读为好色,良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往往走向背反。

温庭筠又走了,他是自私的,他不能成为李亿的替身。此时,他不可能也无力为幼微解脱。他不愿在他与幼微之间横亘一个李亿的身影和精神上的障碍,他厚实的背影飘走时一点也不洒脱。温庭筠无法超迈官宦仕途的诱引,他来来回回奔波于仕途的萦回,花红柳绿视他为匆匆过客。

望着温庭筠飘然而去的背影,幼微转身,又回望已入三晋大地的负心郎。

山高水长,幼微风尘仆仆,不辞山危涧险,路途遥远,在太原,她终于拽住了负心郎李亿……破镜重圆,卿卿我我,她与李亿梅开二度。

近二年的甜蜜日子,被李夫人裴氏寻到太原横刀夺爱,再一次断绝了幼微的情爱路。

幼微在粉红雅笺上写下情诗:

山路欹斜石磴危,不愁行苦苦相思。

冰销远涧怜清韵,雪远寒峰想玉姿。

莫听凡歌春病酒,休招闲客夜贪棋。

如松匪石盟长在,比翼连襟会肯迟。

虽恨独行冬尽日,终期相见月圆时。

别君何物堪持赠,泪落晴光一首诗。

这真情从春始吐露到冬尽,从晴光透视到月圆,这诗句刻画出幼微寻找爱情远足山路的险危与涧水跌宕的踄涉。从繁华京师艰赴李亿为官之地的太原,幼微千里寻郎,冰销雪远,寒峰斜石,苦思独行,应该说她是大唐最勇敢的痴情女。

可命运却一再捉弄痴情,痴情女幼微魂断三晋之地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